彰显学科本质 评价育人融合

——2023年河南省中考地理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地理试题在保持往年特点的基础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立足地理学科本质,聚焦学科素养要求,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情境创设,深挖育人价值,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导向性,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凝练情境素材,挖掘育人价值

试题以学科素养为立意,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生产实际等话题为命题素材,材料鲜活、时代感强。围绕命题方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完成试卷的同时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传统的魅力,树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17~18题以全球首台半潜式养殖平台和“粤海粮仓”为素材,创设情境,展现了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第19~20题选择了乡土区域——河南方城县,巧妙地把“鏖战独树镇”的革命故事和南水北调工程两个素材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悟当地在历史上的牺牲精神和新时代的奉献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9~10题选取南极科考站建筑外观采用中国传统红灯笼造型的素材,第15~16题讲述“浙东唐诗之路”与现代高铁相遇相融、相得益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第24题以中非在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卫星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为素材,讲述了中国和非洲国家优势互补、共建互惠的合作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大国担当。

第2题选用了不同地区的纪念邮戳,让学生在方寸之间欣赏祖国山河景观,加强美育渗透。第23题环法自行车赛,在圆点衫的激烈角逐中、在沿线景观的视觉享受中,让学生领略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

二、依据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依标设置考查内容、认知水平和试题难度。试题关注课标的均衡分布,覆盖了课程内容的全部一级、二级主题。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对日常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知识点覆盖看,试题涉及地球运动、地形图的判读、人口分布、地理位置描述、气候、农业、工业、交通、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涵盖了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考查地域看,试题涉及南美洲、非洲、极地地区、印度、新西兰、法国等世界区域,同时涉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广东省、四川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等中国区域。考查内容全面,区域多样,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发挥空间。

三、考查地理思维,渗透学科素养

试题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强调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地理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第21题以西藏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助推“西藏好水”走向国际市场为情境,让学生阅读图文资料描述西藏水资源的特点、分析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引导学生从区域视角认识饮用水资源开发,综合思考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正确看待人地关系,从而有助于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测评。

四、图表类型多样,体现地理特色

地理图表既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工具。试题排版美观、图文并茂,图表科学、美观、简洁,注重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试卷共提供了15组图表,涵盖了轮廓图、分布图、地形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思维导图等,区域尺度全面,类型多样。其中第19~20题图9和第24题图14都采用了不同尺度地图组合的方式呈现,增强学生对空间感的认知,降低了读图难度。第24题图15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现卫星的应用领域、直观地清除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境盲区。第22题图11用拟人化的自白介绍了竹子的生长习性和用途,让图形说话,体现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利于学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

五、答案设置合理,评价标准科学

试题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设置答案,答案表述规范、清晰,无科学性错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经验预设学生可能的作答表现,开放性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第23(3)题答案从三个等级赋分,最高层级要求结合地域情况,呈现出完整清晰的分析过程,避免了学生用套话和答题模板作答,能有效地甄别出学生的能力水平。